桥艺术空间
版权所有:桥艺术空间 京备案:京ICP备1802278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
展 览
EXHIBLTION
相反对话
东西方互为彼此而存在
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首先是一部始终以开放的态度吸收异族文化的历史。对中国传统艺术而言,我们今天应该保持艺术家的眼光来鉴赏古人的作品,以“神游冥想”的方式来理解前人的思路和苦衷。其实这种对待传统的方法,对于古代人来说是再自然不过了。面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我们必须首先能与古人处于同一境界,才能理解其营造“境界”的苦心孤诣。与此同时,今天我们借鉴传统,就不能只关注传统技术层面的内容,而是应该了解这种技术或表现方法的历史成因。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精神中寻找中国当代艺术里被我们称之为“表现”的东西。
与此同时,西方当代艺术家更愿意关注人类的生活现状,通过作品去剖析社会问题产生的成因,并把它通过恰当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今天,当代艺术的视觉形象已经成为了艺术家的观念或思想的表达。在西方传统的艺术里,尤其是美术,虽然也表达了一些观念或是思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必须承认强调叙事性、文学性的艺术表达方式显然已不再是艺术的强项了。
我们必须承认强调叙事性、文学性的艺术表达方式显然已不再是艺术的强项了。当代的艺术由观赏的变成了观念的,这中间涉及到一个惊人的立场转变:即让艺术成为人生体验。艺术家可以用任何恰当的媒介去揭示他体会到的东西。
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中西文化的差异的确是存在的,但无论差异何在,归根结底人性是相同的。如果我们过多地用东方、西方来区分文化与艺术就很容易误导他人和自己,特别是对艺术的创作而言,我们更应该具有一种宽广的胸怀,东方与西方,在艺术史的发展进程中,其实一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互为彼此而存在的。
今天这个展览,源起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布歌迪博士去年在凤凰城策划的“反相对话”展,当时有中美双方的18位师生参展,今天这个展览移师北京,很欣慰双方都有更多的老师和同学们加入。虽然只展出了约五十幅作品,无法真实呈现两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全貌,但我们还是可以透过这个展览,了解彼此间的创作思路,共同探究今日的艺术问题,并促进双方师生之间的友谊。
——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