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艺术空间
版权所有:桥艺术空间 京备案:京ICP备1802278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
展 览
EXHIBLTION
架构
我喜欢建筑,胜于湖光山色。更喜欢年代久远的建筑架构及陈陈印迹。其所释放的沧桑气息和所具有的造型魅力,足可吸引我驻足耐心拜读。建筑无论材质何为,造型殊异,无不体现出那个时代创造者理性的力量和智慧。那些以不同材料组合成的建筑架构,历经了千百年的岁月侵蚀,依旧巍然屹立,似无字碑文般散发出醇厚的光芒。
对徽州民居的迷恋,正是出于自己对古老建筑架构的情有独钟。去年深秋,机缘巧合,邂逅歙县古镇---许村。村子里历史悠久的牌坊和祠堂依街矗立,气场宏大,壮观可叹!石牌坊直立坚挺的造型,丰富精美的雕刻,斑驳粗粝的肌理,交叠含蓄的色彩,古朴之风耐人品读。祠堂里的梁柱,线条挺拔而舒张,色彩沉郁而隐变,柱缝韧裂而通贯,足以让人体会到拙朴之美,如沉音微鸣。这庞大的信息量,像鸿篇巨制的文章,不忍一目十行地粗粗略过,只得细细品读。如此宏大的内容,小尺寸的画幅已很难应对,思量再三,订制了一批大幅画布运至现场,放手一搏。写生的
过程即是深化研读的过程,画面的“架构”,是通读之后的表现与释放。围绕“架构”一题,在许村写生三个月有余,是一次专题性的大画幅写生尝试。
去年夏天,第二次赴俄罗斯考察写生,落脚新城。城中聚集着众多教堂,各展风姿,观后兴奋不已。朋友称:虽名为新城,但已有千年历史。新城的教堂,包含周边的在一起,号称三百座有余。这座历史悠久的僻静小城,曾经是宗教的繁盛之地。
新城城中的教堂,或粉刷一新,暗藏过往;或风雨侵蚀,直陈岁月。从恢宏的大型教堂到砖砾垒筑的小型教堂,无不显示出国家的倾力和信众的夙愿,大大小小的教堂共同筑建起信仰之城。教堂虽姿态各异,造型却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在建筑结构上,皆为直线和弧线、方形与圆形的变换组合,以此形成演化空间,承载着人们的精神寄望。
面对宏大的“教堂博物馆”,我无心再去别处游览观光,迅速投入工作之中。异域作画,为方便起见,均采用小幅画布。教堂的强烈触动,我决定把教堂作为主体来表现,省略背景的多余风光。根据自己的理解变换表现手法,主观与客观的选择都由现场感受而定。每天热情高涨,忙碌作画,不知不觉中,已到满载而归时。
此次以“架构”为题的展览,都为写生方式现场完成的作品。触角小试,意求今后围绕此题延伸拓展。
此展应“桥”艺术空间刘大为先生热情相邀,友情合作,诚意暖暖。
感谢詹滢女士、闫坦经理及团队的鼎力相助。
李延洲
2017年2月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