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艺术空间

版权所有:桥艺术空间 京备案:京ICP备1802278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

展  览

EXHIBLTION

2021

2022

浏览量
展览

吴冠中走进798

没有此类产品
作品展览
展览介绍
艺术家介绍
展览作品
视频
 

真情故我  血性安在

 

如果我们不特别声明这些作品是吴冠中89岁所为,我们绝不会把这些作品和一个老人联系在一起,更不会从作品中看出一个画家因为老迈而心力不足。甚至相反,这些作品所折射出的完全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生命个体,一种对生活依然保持着高度敏感的艺术家的真性情。

 

在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吴冠中曾长期处于逆境,社会大环境加于他的种种苦难,使他倍感挫折与艰辛。但也正是这样的经历,历练了他的筋骨,也成就了他的艺术。历尽沧桑为他晚年的“反刍”提供了绝佳的原料。于是,“沧桑入画”,便成为他晚年作品的基本主题。

 

《汉字田园》是吴冠中近年新辟出的一块“自留地”、“试验田”。他有感于书法的陈陈相因,开始研究汉字的构成与美感,揣摩文字的内涵与间架结构之间的关联与“情脉”,尝试从汉字的构架中发掘出文字本身所具有的美。他写的每幅字都是他自己的“画思文心”,都力求表达出一种特定的语境,使字的

 

内涵通过字的体态和身段显现出来,将作为符号的汉字直接导向象征化的视觉表达,这对于那些一味风格化的、千篇一律的书法无疑是一种冲击,而且,这样一种立足于文字而非书法的思路和探索无疑是具有开拓意义的。

 

吴冠中的新作,无论画的是什么,无论具象还是抽象,都是有感而发,都是艺术家进入生命晚境的精神写照。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渐衰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所以,在新作中,我们看不到大画,也看不到油画了。但在这些尺幅不大的作品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一种强劲勃发的内在张力。尺幅虽小,境界不小。像《花篮》、《欢乐的梦》、《寻觅》、《苏醒》、《花非花》、《形变》、《天界》、《异化》、《天外来客》等等,这些作品都在50厘米左右,但作品所传达出的信息的丰富性和艺术的完整性都是一流的。特别是,每幅作品都有独特的构思和表现,相互之间绝不雷同。一些比较大的作品如《魂兮归来》、《落红》、《彩珠闲抛》等,虽然画得比较抽象,但也都有各自的生活依据和情感依托,绝非纯形式的凭空杜撰。正因为如此,每幅作品都不能相互取代。甚至它们之间所表现的艺术意境反差很大,如《秋声赋》画得是那样清新、简约、明快,斑斓的色彩鸣奏着天籁之声,表达的是陆游“红树间疏黄”的诗境。而在《红袍诗祭》中,画家则通过浓重强烈的色彩对比,以抽象的色带回闪到青年时代的疯狂与浪漫。

 

吴冠中作画从没有固定的程式和章法,画面如何结构,全靠特定情感的驱使。不像我们常看到的那些程式化的山水花鸟,看十张二十张和看一张没有多大区别。吴冠中几十年东寻西找,画遍大江南北,海内海外,有极其丰厚的视觉素材的积累。现在年事已高,不便出行了,便以“老牛反刍”的方式,在咀嚼人生的况味中辟出艺术新境。他的每幅画无不在表达他对生命的慨叹、不屈、无奈、抗争,有对悠悠往事的回首,更有对有限未来的热望和憧憬。正是这种种新的生命感悟和生存体验,使他的新作迈入了一种新的人生境界。这种新的人生境界,就是如他所说的“霜叶吐血红”,“夕阳山外山”的境界。在吴冠中这些不断用心血生成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走向遥远”的老人那“清晰的背影”,看到的是晚照中的夕阳,看到的是山外有山——一条望不尽的天涯路!

 

即使撇开吴冠中的作品不谈,仅以其在89岁高龄走进798举办新作展这件事情本身而言,也足以令我辈震惊与感叹。此举不仅证明这位让人尊敬的老艺术家所具有的心胸和创造活力,还表明他所秉持的艺术态度。以他的德高望重和艺术地位,他本可以在任何一个堂皇一流的美术馆举办展览。798是在近几年才自发形成的一个以画廊为主体的艺术社区,虽然处在中国艺术的体制之外,但却是最能显现中国当代艺术活力的地方。作为非官方、非中心、非主流的798,为那些官方化、衙门化的美术机构不屑一顾的798,它的魅力正在于它的民间性和边缘性。而真正优秀的艺术家正是来自边缘、来自民间的。曾被邀请到大英博物馆办展的吴冠中愿与非官方、非中心、非主流的798为伍,表明他对现有艺术体制所持的态度。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798,是这个时代的象征,也是吴冠中最看重的东西。这与他去年以来发表的一系列受到质疑的言论是完全一致的。事实上,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吴冠中就从来没有平静地生活过。他的叛逆精神总是让他处在风口浪尖上倍受争议。总是让他不能安分守己,总是让他惹是生非,从而也总是让他腹背受敌,不得不像鲁迅那样“横站”。但是,多少年过去了,他却在风风雨雨、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中依然故我,从不妥协,也从无反悔之意。

 

走进798,就是走进民间。吴冠中既无高贵血统,也非书香门第。他本就来自民间,他就是一个平民艺术家。他从宜兴一个水乡的农家子弟一步步走到今天,一张画可以卖到到上千万,但他依然住在平民小区,依然过着平民生活。他一天的消费和一个普通市民没有多大差别,钱对他没有意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穷奢极欲的生活与他无缘;蝇营狗苟、拉帮结派、投靠政要的行为更为他所不齿。他一心只在艺术的创造,吐真言,诉真情,说自己想说的话,画自己想画的画。在这个意义上,吴冠中的晚年是幸福的。从他的艺术中,不时散发出幽幽“晚香”。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正是这“晚晴”染红了枫叶,染红了天边,为他自己创造出一个霞光璀璨的“晚境”。

 

如果我们将二十世纪中国的艺术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相比,就不难发现,“融合”是这个世纪最显著的特征。二十世纪以前,中国的画家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时空中成长与成熟的。从未面对过如今天我们面对的问题,也从未有过如我们今天这样的迷茫、困惑。那时的画家相对单纯,他们的思维是承传式的,单向度的,没有那么多的艺术样式作为参照,也不需要参照。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就不同了,文化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异质文化的入侵或曰主动迎进,使我们再难回到那个原有的传统中去。面对世界潮流,再强大的文化抵抗也会付之东流。于是,与异质文化的“融合”便成为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的必然选择。也因为如此,真正能够代表这个世纪的艺术家,也必然是那些在东西融合中最富有建树、最具有成果的艺术家,是那些能以“兼容”的胸怀来回应时代潮流的艺术家。吴冠中深知他在艺术的这一转折关头所处的位置和承担的历史使命,所以他在油彩与墨彩之间往返穿梭,“水陆兼程”,从而成为二十世纪中国艺术走向现代的领军人物,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成为最具开拓精神和创造活力的艺术家。

 

今天,走进798的吴冠中,其开拓精神和创造活力再一次得到验证。

贾方舟

 

未找到相应参数组,请于后台属性模板中添加
 

吴冠中

(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教育背景

1942年 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

1946年 考取公费留学,次年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深造

1950年 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91年 获法国文化部最高文艺勋位

1993年 获巴黎市金勋章 2002年3月入选为法兰西学士院艺术院通讯院士

2006年12月 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文学荣誉博士

 

重要展览

2012年 参与上海美术馆举办的《品藏东方——中国经典艺术展》

2011年 在上海百雅轩艺术中心举办的《生命的风景——2011吴冠中逝世一周年版画》 

2011年 在北京世纪翰墨画廊举办《早春——吴冠中版画精品展》

2010年 举办《吴冠中版画作品展》

2009年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展

2009年 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我负丹青”吴冠中捐赠作品展

2008年 在苏州博物馆举办《又回苏州——吴冠中2007新作展》

2008年 在四川S.O艺术空间举办《走进成都——吴冠中新作展》

2008年 在北京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举办《吴冠中走进798—吴冠中2007年新作》

2007年 参与大卫王艺术画廊举办的《吴冠中与北大荒版画家杜鸿年版画展》

2006年 在北京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举办《民族魂——吴冠中2006年新作展》

2006年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吴冠中2005年新作展》

2005年 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吴冠中艺术回顾展》

2004年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情感•创新——吴冠中水墨里程展》

2003年 参与上海艺博画廊举办的《Print》

2001年 参与广东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水墨实验二十年》

《荷花岛》

 
 
 
 
 
 
 
 

《大宅》

《紫藤》

《熊猫》

《水乡》

《山野》

《映日》

《层楼》

暂未实现,敬请期待
暂未实现,敬请期待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评价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